个人简介:
李小会,女,1972年10月6日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一科主任、陕西中医药大学伤寒金匮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仲景传承与创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肾病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基础研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学习工作经历:
1995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1998年7月硕士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2010年7月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一直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工作,主要从事肾脏病临床、伤寒论教学及科研工作26年。
研究方向: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伤寒论理法方药研究。
科研课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2项,先后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陕西省科技成果奖2项,咸阳市科技成果奖1项。(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外泌体miRNA介导的系膜细胞-足细胞串话探讨糖尿病肾病足细胞焦亡机制及通络益肾方的干预研究,2021-01至2024-12,已结题,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络益肾中药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稳态失衡-凋亡”改善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2018-01至2019-12,已结题,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肾主骨”“脾肾相关”探讨通络益肾法对糖尿病肾病足细胞骨架重排和线粒体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2015-01至2018-12,已结题,主持
(4)陕西省科技厅,特发性膜性肾病尿外泌体miRNA差异表达及中药干预研究,2019-01至2020-12,已结题,主持
(5)咸阳市科技局,基于线粒体能量代谢重塑探索疏利降浊方改善慢性肾衰竭心肌损伤的效应及分子机制,2024-09至2025-08,在研,主持
发表论文:
(1)李小会,贾国华,王琦,等.通络益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中成药,2021,43(2):475-480
(2)李小会,赵容,陈丽名,等.黄菟益肾颗粒对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对Th17/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9):1-5
(3)李小会,陈丽名,谭颖颖.2022年版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解读.现代中医药,2022,42(5):6-10
(4)李小会,屈云,屈杰,等.《伤寒论》温阳法中“角药”配伍特点,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1):120-122
(5)李小会,王 琦,贾国华,等.STZ 诱导联合高脂饮食及右肾切除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病程早、中、晚期的界定.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20(8):667-670
(6)李小会.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受体及HSP90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3):878-881
(7)李小会,赵永凯,李永杰,雷根平,徐军建.通络益肾方对高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GRP78 mRNA及JNK mRNA表达的影响.中医杂志,2016,57(7):605-609
著作教材:
(1)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伤寒论讲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副主编。
(2)《伤寒论讲义》,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副主编。
(3)《伤寒论讲义》,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副主编。
(4)《杜雨茂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集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副主编。
(5)《中医春秋·杜雨茂医学文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副主编。
获奖情况:
(1) 李小会(1/6), 基于虚瘀毒病机运用通络益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22 年;
(2) 李小会(2/7),基于虚实相因病机运用加味薯蓣丸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7 年。
(3) 李小会(1/7),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受体及HSP90表达水平与中医证候的关联研究,咸阳市人民政府,咸阳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6年。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jyhtt20050418@126.com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西咸大道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712046
招生咨询电话:029-38185073;029-33693061 招生咨询QQ群:775959913 招生咨询邮箱:sxzyydxyzb@163.com